2015-09-02 未知
氣溫逐漸回升,有些打算今年投入養豬的朋友要著手建豬場了,今天開始我們推出豬場建設系列文章,首先是發酵床養豬豬舍設計建造。
當前發酵床養豬的現有基本飼養模式是在舍內設置80~100厘米的地下或地上式墊料坑,填充鋸末或秸稈等農副產品墊料,利用微生物制劑對墊料進行發酵,形成有益菌繁殖的小環境,抑制和分解有害菌,包括細菌和病毒;豬糞尿直接排放在墊料上,實現糞污零排放。
糞尿加速了墊料微生物的發酵,產生熱量,保證豬只能正常越冬;恢復了豬只的拱食習性,采食發酵產生的菌體蛋白,成為豬只的補充料;墊料較長時間(一般2-3年)根據需要清理一次,成為高檔有機肥料;整個飼養過程對外達到零排放、無臭味、無污染。
豬舍建筑是一門深奧的科學,需要不斷的總結完善。對于生態養豬的豬舍建筑,需要結合傳統豬舍設計的優秀成果,但同時不要用傳統思維模式來限制我們的設計思路,需要用創造性的思維去指導和不斷創新豬舍設計。
圖發酵床養豬豬舍設計圖
一、發酵床豬舍設計的基本理念
科學的生態自然養豬豬舍是盡最大可能利用自然資源,如陽光、空氣、氣流、風向等免費自然元素,盡可能少地使用如水、電、煤等現代能源或物質;盡可能大地利用生物性、物理性轉化,盡可能少地使用化學性轉化。
二、發酵床豬舍設計的指導思想
一是有利于發揮作用、節約勞力、提高效率。二是有利于節省占地面積,控制豬只適度密度。三是有利于各類豬只生長發育,盡量改善舍內的氣候環境。四是控制適宜的建筑成本。
三、發酵床豬舍設計的基本原則
生態自然養豬豬舍設計,也需要事先考慮如下原則,這些原則都需要生產體制和欄圈來予以保證:一是“零”混群原則。不允許不同來源的豬只混群,這就需要考慮隔離舍的準備。二是最佳存欄原則。始終保持欄圈的利用,這就需要均衡生產體系的確定。三是按同齡豬分群原則:不同階段的豬只不能在一起,這是全出全進的體系基礎
四、舍內外環境對發酵床豬舍設計的要求
豬舍的環境,主要指溫度、濕度、氣體、光照以及其他一些影響環境的衛生條件等,是影響豬只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。豬的集體與環境之間,隨時都在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,在正常環境下,豬體能與環境保持平衡,形成良性循環,可以促使豬只發揮其生長潛力。因此,為保證豬群正常的生活與生產,必須人為地創造一個適合豬生理需要的氣候條件。
生態自然養豬建筑設計同傳統集約化豬場場址無多大差異,比傳統豬舍更趨靈活,主要應綜合考慮分析地理位置、地勢與地形、土質水、電以及占地面積等問題。
Copyright © 2015-2018 廣州力智農業有限公司 粵ICP備10039185號
網技術支持:健坤網絡
地址:廣州市蘿崗區九龍鎮楓下村楓飛路368號
郵政編碼:510555